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2022年工作总结
一、2022年工作总结摘要
2022年,院党委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相关要求,紧紧围绕学校年度工作重点,以党建引领中心工作。一是疫情防控精准施策。建立党政学三维一体疫情防控工作网络,三月疫情突起时我院5名党员教师第一时间支援红旗校区,占首批志愿者队伍的一半。二是科研创新成果显著。新获项目资助41项,合同总额800余万元,数量同比增加28%、合同额度增加43%,其中获得国家自然基金2项,占全校的13%;申请专利23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中二等奖获奖数目占全校的33%;发表学术论文118篇,其中SCI/EI论文56篇,影响因子5以上12篇,JCR 2区以上30篇,达SCI论文总数的53%,表明我院的科研创新已由高数量向高质量转变;院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平台对外签订合作服务项目共9项,累计金额263万元,基于原有的12家院企研发中心,又新增与北湖科技园、摆渡创新工场达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框架协议。三是研究生培养素质明显提高。我院不到全校的10%研究生人数,获评全校“研究生学术之星”8名,占全校表彰的60%以上。四是创新创业再获佳绩。斩获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1项,一名留学归国教师入围第十七届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一名同学荣获吉林省第五届大学生创业典型人物称号,均为我校首次获得。五是人才团队水平大幅提升。3人获吉林省第八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称号,3名教师获省人社厅吉林省第十七批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分别占学校获评人数的100%和38%。
二、2022年主要工作总结
(一)积极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活动等。在严格落实新时代吉林省党支部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要求上,利用“学习强国”、“BTX”等平台开展理论自学,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学习任务。在党员队伍壮大发展上,教师入党积极分子1人,发展预备党员9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22名。目前我院师生党员111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以院企党建联盟为依托,落实“三服务三提升工程”。健康资源党支部由李琼老师带队,先后到吉林市左家镇、抚松县抽水乡等多地进行走访,为人参种植户提供土壤改良技术指导,落实西洋参种植管理规程。
疫情防控期间,学院党委第一时间建立党政学三维一体疫情防控工作网络,我院11名教师下沉一线。院党委书记主抓防疫工作网络管理,严格执行“六级三包”制度,全方位靶向对接学院每位同学,建立工作日报告台账。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和舆情应对引导工作,并为学生们送去爱心盲盒,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筑起校园疫情防控的安全网。
(二)提升科研创新成绩显著
我院持续增强项目承接能力,今年新获项目资助41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部级16项,厅局级7项,合同总额745万元,数量同比增加28%、合同额度增加43%。与此同时,我院聚焦目标问题导向,加强从“0到1”创新,年度发表文章总数118篇,其中SCI/EI文章56篇,影响因子5以上12篇,北大中文核心文章33篇。其中,发表JCR 1区9篇,2区文章21篇,二者占本年度发表SCI文章总数的53.5%,表明我院的整体科研发展趋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在成果转化方面,全年共申请发明专利16项,授权2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7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食品备案4项;在科研奖励方面,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中二等奖获奖数目占全校的33%。学院建成的20多个国家及省部级平台科研平台建设运行良好,成绩明显,今年新获批吉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目前,学院正积极配合学校申报人参等东北亚特色中药资源功效和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产学研合作方面,学院秉承多维、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建立全面推进产学研融合创新体系,促进高价值成果转化的持续化和规模化。通过已组建的12家院企研发中心,培育固定长期合作伙伴,强强联合,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协同攻关;同时学院注重发掘潜在的产学研合作对象,学院今年与上海卓壮诚长生物有限公司、丁家宜(苏州)化妆品公司等10余家省外企业,签订横向合作或达成意向,达到了服务地方经济,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目的。与此同时,学院重视对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先后携手北湖科技园、摆渡创新工场等省内的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达成科技成果转化、共建研究生实习基地的框架协议。此外,我院继续向全社会开放大型仪器平台资源,2022年平台对校外科研机构和医药公司签订合作服务项目共9项,累计合同金额262.79万元,提供测试检验服务共29次,累计服务机时2233小时。在学术交流方面,2022年共举办系列人参讲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辅导等多种学术交流10余场。
(三)扎实推进院风学风建设
以新思想铸魂育人作为主线任务,多举措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组织全体学生开展“青春向党喜迎二十大,建团百年奋进新征程”、“学习重要讲话精神,争做诚实守信模范”等主题团日活动,开展”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踔厉奋发共庆七一建党,深入学习省十二大精神”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观看党的二十大直播等,为青年树立理想信念提供支撑。结合学院自身特点把科研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疫情期间开展“研途·学术作品展”活动、“学术风采展”等各类活动10余项,结合参苑学子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开展“停摆不停研,防疫不妨学”活动以及“科研软件信息征集”“期刊信息分享交流”,增强我院研究生科研能力与自主创造能力。2022年我院3人荣获国家奖学金;3名研究生获创新创业奖学金,1名研究生入选2022年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不到全校的10%研究生人数,获评全校“研究生学术之星”8名,占全校表彰的60%以上,体现了人参院良好的院风学风。
2022年,12名教师完成本科、研究生教学工作590学时,30名教师完成105名本科毕业生论文指导工作,为人参产业学院后续建设积淀教学方法和经验。组织开展学习省委书记景俊海关于中医药防治疫情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利用公众号平台推荐网上招聘会,推介高校企业招聘等信息, 2022年6月毕业年级就业率达100%。
(四)鼓励创新创业喜获佳绩
为提升人参院师生创新创业能力,新设立“创未来·名师领航”系列讲座6场,分别邀请了创新创业国家级资深评委、优秀科研转化创业团队、科研开发知名专家对师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支持学生参加各类赛事的参赛项目超百项,在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2项。由韩国领事馆推荐,我院留学归国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由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举办的高知名度创业比赛-第十七届春晖杯赛事,成功入围,通过大赛提供的创新创业高水准平台,项目已经与上海杨浦创业园、宁波创业园展开产品转化和落地事宜。这次成功入围,是我院在该赛事中取得的重大突破。第十三届“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省级银奖2项、铜奖2项。在培育新一代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为主题的“岐黄杯第十三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论文大赛”中斩获二等奖。有5个国家级项目、4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一名同学荣获吉林省第五届大学生创业典型人物称号,1家在孵企业入选2021年吉林省优秀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扶持名单。2022年,人参院创新创业工作扎实推进,按照学校坚定不移贯彻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举措和成果。
(五)树立楷模服务师生为先
2022年,人参院妇委会医药大健康实验室获评“长春中医药大学三八红旗集体”;教师吴巍、李香艳获评“长春中医药大学三八红旗手”。抗议期间组织教职工线上练习“八段锦”,提高教职工自身免疫力,关爱教职工身心健康,针对疫情期间困难教职工摸底排查,给与关爱与慰问。积极组织工会会员参与学校工会组织的“抗‘疫’有我”系列活动、“喜迎二十大•廉洁吉林杯”廉洁文化作品征集等系列活动。始终坚持工会经费的使用服务于基层、服务于职工的原则,增强了工会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了工会经费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六)多措并举人才队伍建设
学院继续实施“杰出青年科研骨干培养计划”,本年度新纳入7名具有博士学历的高水平杰出青年骨干教师,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新引进博士1名,2名教师博士毕业。3人获吉林省第八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称号,3名教师获省人社厅吉林省第十七批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分别占学校获评人数的100%和40%;1人当选省人社厅D类人才称号; 1人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求真学者称号。创新是发展动力,人才是发展根本,我院多措并举提升人才团队素质,必将有效提升我院科研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学院人才梯队和学科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解决产业化瓶颈问题能力仍需提高。
(三)对外与国内外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需要突破和加强。